close



迷那桑‧跟我一起走入世外桃源。


一直都被誤導為京都的美秀博物館,
因為距離京都車站13分鐘車程的石山站轉搭巴士。
我也以為它在京都,結果其實是位於滋賀縣信樂町,
從石山站搭乘巴士還要50分鐘~1小時的車程才會到。




雖然MIHO位於這麼偏僻的山裡面,每天前往參觀的遊客仍然絡繹不絕。
大家為了一窺大師的作品,即使是花了那麼多時間也願意親自到訪。
就像しずく說她回台灣想開民宿,地點考慮在花蓮或埔里,
我覺得埔里比較好,環境很優、地靈人傑是一個好地方;
花蓮已經稍微開放過度,民宿已經滿了,要競爭得比較辛苦。
しずく說,要競爭表示人潮多,客人也會多。
而且埔里的地點稍微偏僻了點,交通不是那麼方便.....
但是這也就表示,你只能等客人來選擇你;
我們的目標,應該是我們選擇客人,而不是客人來選擇我們。
而且,如果交通不是那麼便利而客人還願意千里迢迢而來的話,
那就表示你成功了。
加油,しずく!


這一趟路,真的不是那麼容易;
巴士真的在山裡頭繞來繞去,
有些路,小到連二台車會車都有點困難,
可是愈是這樣就愈發讓人期待。
終於,我看到了這座吊橋!
就表示,距離我要去的地方不遠了。


車程一個小時的距離,終於到了MIHO博物館的接待所;
圓形建築的接待所,像是一個中介空間,
讓你進入世外桃源之前,先在這裡稍微轉換一下心情。


接待所裡裡外外也都是圓弧的設計。
屋頂的結構設計與美術館相同,鋼管、玻璃、木百葉。
從這裡走到美術館,步行大約是七、八分鐘;
如果不想走,也有低污染電車免費接駁至美術館。



所有的結構設計也是由大師所規劃而成。




「芳華鮮美,落英繽紛」;
「山有小口。復行數十步,豁然開朗。」
從這個入口進去之後,就會看到傳說中的世外桃源。
連建築師當初都不知道,這個地方下方的山谷,就是叫作桃花谷;
而這裡在春天的時候,入口二旁都長滿了美麗的櫻花。




四十四根鋼索,支撐著通往美術館的吊橋;
很有張力的鐵線,遠遠看像個眼睛。
右邊就是接駁車,沒有窗戶的無污染電車,慢慢地駛在前往美術館的途中,微風徐徐。



終於看到藏在群樹之中的美術館本體了!
雖然看不到落英繽紛的模樣,
但秋天的楓葉逐漸轉紅也很美。





大門是仿造日式的傳統風格,
從裡頭往外看,以及從大門往裡看。




一進入美術館,就會看到屋外種的那顆老松;
是貝聿銘建築師親自決定它的位置。



整座美術館的屋頂,
都是仿日式木造建築的方式;
轉換材質為鋼管、玻璃及木百葉。
所以大片玻璃加入透明的天花板,讓建築與戶外融為一體;
天氣好的時候,室內的光線很精彩。



另外一個入口。




室內挑空二層樓的部份,
地板上也是展覽品。
右邊為美術館附設咖啡廳。




樓梯的天井。



這塊地原來是政府保護的山林區,
原本是不得開發建築物的;
經過千辛萬苦以及克服了種種的日本建築法規建築,
開發的時候,原本土地上的植物、土壤;
在建造過程中,用了上萬台的卡車把這些東西運走。
等到建造完成之後又全部物歸原位。

建築物本身的高度也有所有限制;
不僅是建築物本身的高度限制,連種出來的樹木都一併在限制之內。
所以貝聿銘建築師把建築整個都藏在地底下,
因此即使是這麼大面積的美術館建立在此也不會很突兀;
因為看到的都是把美術館包圍起來的樹林而已。



這個角度自己拍不到,所以買了明信片。
(翻拍自明信片)


建築物的背景:
由日本新興宗教「神慈秀明會」的會長母女二人出資,
邀請世界知名貝聿銘建築師為他們設計博物館,
將她們畢生收藏的藝術品能展示給大家欣賞。
現在MIHO美術館收藏了很多世界各地珍藏、獨一無二的珍貴作品。


他們在決定建築師之前,親自到訪世界各地有名的建築物實地堪察,
最後才決定她們真正想要的建築風格。
貝聿銘在之前就曾為「神慈秀明會」設計了鐘塔,
位置就在現在的MIHO隔著一個山谷遙遙相望;
站在MIHO美術館就能看到鐘塔以及「神慈秀明會」的建築物。
也滿想去看看那個鐘塔的。




貝聿銘建築師的作品中,大家最為了解的就是法國羅浮宮了。
他最擅長的風格就是幾何線條以及玻璃的組合,創造出豐富的光影變化。
關於貝聿銘的介紹:
貝聿銘


關於MIHO美術館的影片介紹:
MIHO美術館
MIHO美術館官網:
http://miho.jp/chinese/index.htm
門  票:成人1000円、高中以上學生800円、中小學生300円。
開放時間:上午10點~下午5點(4點為最後入場時間)
交通方式:由京都站至石山站需時13分鐘
     由石山站乘坐帝產巴士到MIHO美術館需時50分鐘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流浪者.3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